教師退出交通導護的正反角力 歷年來,屢次因民意基礎不足,難以引發政府重視的導護問題。
而當大網路巨頭公司(如Facebook、Google)正努力地將服務(如新聞及搜索結果)依據個人偏好設定提供媒體內容,使用者們就會被困在一個「同溫層」,我們透過網路看到一個「想看到」的世界,看不見一些或許讓我們能對世界廣闊視野的資訊。透過瀏覽圖書館會知道一個知識在整體知識體系當中的位置,才能系統性去運用。
我們透過網路搜尋到的答案,是顯示大數據的結果、多數人的想法,卻不見得適合我們自己的特質與需求。」下回當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時,要記得一個非洲諺語說:「懂得提問的人,永遠不會迷路。如果想要讓孩子認識不同的世界,或許就用閱讀來開啟一趟親子旅行吧」她以各種好書,如《安妮的日記》、《莎拉塔的圍城日記》,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處境(幫派、暴力威脅等),她帶領一群「曾經被社會遺棄」的學生與不同故事的主角生命進行深層的交會,而能從旁觀者觀點為自己的人生找出一條出路。延伸閱讀 《街頭日記》艾琳.古薇爾與150位自由寫手∕著,親子天下 《書呆與阿宅》Scott Hartley∕著,寶鼎出版 《知識的假象: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?》Steven Sloman, Philip Fernbach∕著,先覺出版 《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》 石角完爾/著,商業周刊 《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,從問對問題開始》 尼爾.布朗、史都華.基里/著,商業周刊 《好奇心:生命不在於找答案,而是問問題》 布萊恩.葛瑟、查爾斯.費希曼/著,商周出版 《給孩子的解答之書:解開孩子好奇心的60個問答》卡琳.西蒙奈、伊莎貝爾.瑪洛杰/著,遠流出版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《跟著圖書館去旅行:全台23個特色圖書館x玩出閱讀素養 x 成就自主學習》,商周出版 作者:洪敦明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,可享全站83折優惠(部分商品除外,如實體、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,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)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
Photo Credit: 商周出版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和孩子共享美好時光,就從圖書館出發吧 在忙碌的生活中,你是否曾迷失了和孩子共享美好時光的機會?現在,就讓我們從圖書館出發,成為改變的新起點。另一方面自從全球建立事實查核組織的網絡後,訊息操作的走向常常不是造假而是誤導。
認知操作就像「見縫插針」,快速把社會變得互相不信任,難以得出一致性結論,也更難弭平彼此之間的不同意見。如今生成式AI已經被拿來生成頭像和言論、幾可亂真。第1種是「造謠者」,負責發表比較有爭議性的言論。(完整研究這裡看) 杜奕瑾接受《中央社》記者視訊採訪指出,今年6月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(Taiwan AI Labs)就發現,抖音(TikTok)上出現很多影片討論以巴衝突,而10月7日以巴開戰後,YouTube平台上操作最多的議題,就跟以巴衝突有關,主要內容是譴責以色列及與美國總統等相關政治人物。
第4種是「粉絲經營者」,以經營小群體的粉絲社團為主,特徵是帳號創立時間不久、發文內容乏善可陳,卻很多人按讚。杜奕瑾以觀察到的臉書協同帳號群為例說,從今年8月20日到9月15日相當沉寂,推測可能當時缺乏營運資金或休假,到了9月15日之後,又開始同時密集操作以巴衝突相關訊息。
他解釋,早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,網路上已開始出現宣稱俄羅斯可合理入侵烏克蘭、或烏克蘭進行種族屠殺等言論。認知攻擊已經使用人工智慧(AI),防守網路攻擊也必須透過人工智慧去瞭解訊息的操作。杜奕瑾指出,事實查核必須經過嚴謹冗長的查證過程,而就算查完一個消息,又會有10個以上的假訊息冒出來,「基本上是查不完的」。杜奕瑾說,Taiwan AI Labs透過AI工具,可在網路上查看所有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,了解每個帳號在哪些平台做出何種反應,包括發文、留言、轉發文章都可以分析,找出不同帳號之間的協同性和關聯性強弱。
有別於傳統要求平台做事實查核的方法,Taiwan AI Labs透過大型語言模型,讓所有網路意見都可以被AI理解與分析,同時教導民眾如何藉由使用新生成式科技,了解如何產生幾可亂真的內容,並辨識協同訊號,透過人工智慧再加上大型語言模型去分析和透視操作手法。杜奕瑾指出,許多認知操作是為了「誤導」,很難說全然是假消息,目的是要操作對某件事情的嫌惡或喜歡,例如對以巴戰衝突的認知操作,會選擇性放大和報導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的畫面,透過提供不對稱消息,讓民眾對以色列產生反感或憤怒。但之後越來越多訊息操作的戰場往往不在於消息真假,而是刻意運用大量的誤導讓大眾對目標對象產生喜惡,原因是生成式科技以及大型語言模型(LLM)已被用來生成假帳號和散播操作消息。以雞蛋事件為例,如果仍只是讓政府部門對進口雞蛋爭議篇篇立即回應,只會累死小編。
杜奕瑾強調,在生成式AI當道的時代,民主國家社交媒體都湧入大量的操作帳號,流入的訊息對一般人已經多到看不完、聽不完。此外,杜奕瑾表示,造謠者和傳播者的帳號,比較容易被社群平台察覺及刪除,但只要假中立者的言論還在,就能繼續發揮影響力。
杜奕瑾表示,認知操作在台灣,常見同時鎖定2個不同陣營同時激化攻擊,並非為了要攻擊或吹捧特定對象,而是嘗試摧毀台灣過去的社會氛圍,進一步放大仇恨和偏見,變成彼此不信任的環境,以便後續有更好操作空間。杜奕瑾說,Taiwan AI Labs從今年8月到9月,還觀察到網路上有一些零星的協同行為,刻意操作反以色列或反美情緒,某種程度似乎可預測後面恐有更大衝突。
面對台灣各社群平台充斥許多訊息操作,杜奕瑾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採訪時表示,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(Taiwan AI Labs)發現,從2018年關西機場事件開始,面對假消息都以事實查核作為解方。他認為,建立數位素養、讓民眾知道認知操作的狀況,並使用可信任的資訊平台來獲取訊息,可以讓民眾更有效率接收到完整訊息,避免被片面資訊誤導舒曼指出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強化學習「習思想」,因為中共認為蘇聯垮台原因,就是不夠堅定捍衛意識形態,中共擔憂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滲透,會對中共政權造成威脅,更認定中國的全球形象與國際聲譽,是中國主權的延伸,因此必須透過「說好中國故事」打造強國地位。舒曼提及,台灣很不幸地是中國假訊息攻擊的最主要目標,解決方法不是全面斷絕與中國的聯繫,或效法中國的意識形態保護主義,台灣在對抗假訊息時要警惕,必須同時堅定捍衛言論自由,而非變得和獨裁對手一樣。如何應對越來越頻繁,也日益精進的干擾介選動作,顧立雄表示,這就需要國安團隊精確分析,進行預判,並且在假訊息出現的時候,第一時間做出即時反制,為政策進行澄清說明。另外,顧立雄也強調,他上任國安會近4年中,台美互動緊密在各個層面是過去看不到的,讓台灣充分的感覺到美國對台的承諾真的是堅若磐石,不會因為以色列或或烏克蘭發生事情,而改變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承諾的一個重視。
舒曼表示,中國擁有前所未見的資訊操控力量,但施加在民主國家時仍常遭遇挫折,主要是因為當地媒體和公民社會的抵制,因此各界須共同努力,不斷揭露指證中國散布的假消息,阻止中國分化民主社會、製造內鬥。其中還有1個值得注意的政策轉變,是中國從單純推廣親中訊息,轉向反駁對中國人權紀錄的批評,宣稱反中言論才是假消息,深化民主社會內的意見分歧。
顧立雄晚間接受鏡電視「大選鏡來講─2024選戰論壇」專訪,談到面對中共介選動作不斷,國安團隊到底有什麼對策,顧立雄表示,中共操作認知作戰手法越來越多元是事實,而且還越來越懂得隱蔽,以達到更大效果,國安團隊都有掌握,更建立即時反制系統,只要一有發現,就會適時反擊。顧立雄說,這是中國的認知戰,用經濟脅迫的方式來介入總統的大選,還特別挑在選舉投票日的前一天,這是很明顯的。
舒曼曾任職美政府10多年,包括曾在國家情報會議(NIC)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副官,以及曾擔任中情局(CIA)高級分析師。愈來愈多證據顯示,中國正在模仿俄羅斯的認知戰作法。
對於2024大選被操作成戰爭與和平的選擇,顧立雄表示,維持現狀是所有台灣人的共識,台灣沒有挑釁、沒有冒進,「為什麼是我們在引起戰爭?」,更進一步來講,維持現狀,不只是台灣更是全球的一個共識,民進黨做為一個執政黨,維持一個全球的共識,也是台灣人民的共識,「為什麼是我們引起戰爭」。如果今天台灣可以被這樣子脅迫,那明天也可以這樣子被脅迫,未來就會一直繼續下去。他也強調,美國對台的承諾堅若磐石,不會因為以色列或或烏克蘭發生事情,而改變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承諾的一個重視。台灣民主基金會昨(17)日舉辦「2023印太地區對抗資訊操弄工作坊」,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資深主任舒曼(David Shullman)應邀在開幕式發表專題演講。
舒曼強調,操縱資訊是中國圖謀大國崛起的利器,隨著中國在各區域部署武力增加,中國將增強對個別主權國家的施壓,確保各國不會提出北京不喜歡的政策,中國推動全球敘事,靠的不是軟實力而是銳實力。(中央社)曾任職美國情報組織多年的專家舒曼表示,中國操弄資訊是攸關政權存亡的事,隨著中國經濟衰退,為鞏固威權統治,中國恐將在全球更用力塑造「北京版敘事」,他感嘆「我們從未跟這麼強大的力量交手過」。
顧立雄說,中共介入、干擾台灣選情不是新聞,但其手法年年精進而且隱蔽,中共透過與國內協力者的合作,可能是小型公關公司,可能是多元頻道公司,進行「輿論一條龍」的操作過程。他表示,經濟脅迫就是讓台商形成寒蟬效應,對於讓人感到恐怖國度要尋求一國兩制,反而會讓人產生害怕。
舒曼說明,中國操弄資訊的目標很簡單,宣傳中國正面故事,並壓制或淹沒對中國的負面批評,中國資訊戰近來有2個手法令他擔憂,一是「掩蓋訊息出處」,因為刊登在中共官媒的消息不受國際信賴,中共現在會透過拉攏外國記者、菁英,將官宣內容偷渡置入外國媒體,隱瞞訊息來自中國政府的痕跡。也就是鎖定要散布的訊息,從製作、培養網紅、面向特定族群推播等,一連串動作迅速而精確,讓人不知不覺就被這些訊息所誤導, 被問到中共更以商逼政,放出終止ECFA消息、嗆聲對台灣貿易壁疊調查將延長到明年1月12日,而隔天1月13日就是總統大選投票日,背後的企圖。
舒曼表示,中共另一戰術是「鎖定華語使用者」,例如利用「微信」等社群平台散布假消息對於2024大選被操作成戰爭與和平的選擇,顧立雄表示,維持現狀是所有台灣人的共識,台灣沒有挑釁、沒有冒進,「為什麼是我們在引起戰爭?」,更進一步來講,維持現狀,不只是台灣更是全球的一個共識,民進黨做為一個執政黨,維持一個全球的共識,也是台灣人民的共識,「為什麼是我們引起戰爭」。舒曼強調,操縱資訊是中國圖謀大國崛起的利器,隨著中國在各區域部署武力增加,中國將增強對個別主權國家的施壓,確保各國不會提出北京不喜歡的政策,中國推動全球敘事,靠的不是軟實力而是銳實力。另外,顧立雄也強調,他上任國安會近4年中,台美互動緊密在各個層面是過去看不到的,讓台灣充分的感覺到美國對台的承諾真的是堅若磐石,不會因為以色列或或烏克蘭發生事情,而改變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承諾的一個重視。
如何應對越來越頻繁,也日益精進的干擾介選動作,顧立雄表示,這就需要國安團隊精確分析,進行預判,並且在假訊息出現的時候,第一時間做出即時反制,為政策進行澄清說明。舒曼指出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強化學習「習思想」,因為中共認為蘇聯垮台原因,就是不夠堅定捍衛意識形態,中共擔憂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滲透,會對中共政權造成威脅,更認定中國的全球形象與國際聲譽,是中國主權的延伸,因此必須透過「說好中國故事」打造強國地位。
顧立雄說,這是中國的認知戰,用經濟脅迫的方式來介入總統的大選,還特別挑在選舉投票日的前一天,這是很明顯的。也就是鎖定要散布的訊息,從製作、培養網紅、面向特定族群推播等,一連串動作迅速而精確,讓人不知不覺就被這些訊息所誤導, 被問到中共更以商逼政,放出終止ECFA消息、嗆聲對台灣貿易壁疊調查將延長到明年1月12日,而隔天1月13日就是總統大選投票日,背後的企圖。
舒曼表示,中國擁有前所未見的資訊操控力量,但施加在民主國家時仍常遭遇挫折,主要是因為當地媒體和公民社會的抵制,因此各界須共同努力,不斷揭露指證中國散布的假消息,阻止中國分化民主社會、製造內鬥。(中央社)曾任職美國情報組織多年的專家舒曼表示,中國操弄資訊是攸關政權存亡的事,隨著中國經濟衰退,為鞏固威權統治,中國恐將在全球更用力塑造「北京版敘事」,他感嘆「我們從未跟這麼強大的力量交手過」。